沒錯!這“肉疙瘩”就是瘢痕疙瘩,它是一種極易復發(fā)的皮膚病,因此也是臨床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一)瘢痕疙瘩的基本概念
瘢痕疙瘩是皮膚傷口愈合不良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膚損傷愈合后,所形成的過度生長的異常瘢痕組織。有一些皮膚病學教材把瘢痕疙瘩劃入皮膚良性腫瘤的范疇,我認為不是太科學,原因很簡單,瘢痕疙瘩的細胞成分是正常細胞而不是腫瘤細胞。
(二)瘢痕疙瘩的臨床分型
目前臨床上主要分為原發(fā)型和繼發(fā)型兩大類。原發(fā)型瘢痕疙瘩多發(fā)生在胸前或肩后,最初表現為小紅點可伴有癢感,皮損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顏色可為紅色或暗紅色,最終形成索條狀、蝴蝶狀、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瘢痕疙瘩。繼發(fā)型瘢痕疙瘩則常發(fā)生于燒燙傷、創(chuàng)傷、痤瘡、化膿性感染或因采用手術、激光、冷凍、植皮、激素藥物封閉之后,飲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能會使其加重。
(三)瘢痕疙瘩的發(fā)病機制
目前的研究表明,瘢痕疙瘩的發(fā)生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的機制有關。
一是遺傳機制,Bloom等首先報道一個瘢痕疙瘩家系中有5代人患病,提出了其遺傳模式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975年,Omo-Dare等對一些小家系分析認為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另有研究發(fā)現部分患者p53基因發(fā)生突變,p53基因突變使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細胞凋亡減少,形成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在不同人群中發(fā)病率、表現形式和治療反應性的不同提示多基因參與該病的形成。
二是免疫機制, 免疫組化證實,瘢痕疙瘩組織中有大量的白細胞浸潤,組織中α趨化因子(CXC)的含量增加,樹突狀細胞表達趨化因子受體(CXCR2)增加,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證實了免疫機制參與了瘢痕疙瘩的發(fā)展。
三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及其受體,有研究表明VEGF 及其受體過表達可能與瘢痕疙瘩侵襲生長有關。
(四)瘢痕疙瘩的診療指南建議
(1)瘢痕疙瘩的診斷
目前瘢痕疙瘩的診斷標準主要是臨床標準,一般應當符合以下條件:①腫塊隆起于皮膚表面,堅硬,表面光滑發(fā)亮,界限欠規(guī)則,1年內無退縮征象;②病變超過原始損傷邊緣,向周圍正常組織發(fā)生浸潤,呈蟹足狀生長;③具有持續(xù)性生長、發(fā)紅、疼癢等臨床癥狀,無自愈傾向,不能自行消退;④單純手術切除后極易復發(fā),且復發(fā)范圍可超過原瘢痕范圍;⑤病理學檢查證實瘢痕疙瘩組織內有膠原及基質成分的大量沉積,成纖維細胞很多,并有分裂相。
?。?)如何選擇瘢痕疙瘩的治療方法
主要是根據臨床分類來選擇瘢痕疙瘩的治療方法。其要點是:根據瘢痕疙瘩發(fā)生的部位、數量,將瘢痕疙瘩患者分為單部位單發(fā)(一個部位發(fā)生一處瘢痕疙瘩病變)、多部位單發(fā)(二個或二個以上部位發(fā)生一處瘢痕疙瘩病變)、單部位多發(fā)(一個部位發(fā)生二處或二處以上瘢痕疙瘩病變)及多部位多發(fā)(二個或二個以上部位發(fā)生二處或二處以上瘢痕疙瘩病變)四大類。根據瘢痕疙瘩病變的面積和厚度,將瘢痕疙瘩單發(fā)病變分為四個亞類:小面積薄型:指厚度<5mm、可以直接切除縫合或適合冷凍、激光、放射及瘢痕內藥物注射治療;
小面積厚型:指厚度> 5mm 、主要適合于手術 + 放射或瘢痕內藥物注射為主的綜合治療;大面積薄型:指厚度<5mm,不能直接切除縫合,需要分次切除病變或病變切除后采用皮瓣、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或植皮術+放射治療修復創(chuàng)面、預防復發(fā),或適合于單純應用激光、放射及/和瘢痕內藥物注射治療;大面積厚型:指厚度>5mm,需要分次切除病變或病變切除后采用皮瓣轉移、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或植皮術修復+放射或瘢痕內藥物注射為主的綜合治療,不適合于冷凍、激光或放射治療。根據瘢痕疙瘩病變數量,將瘢痕疙瘩多發(fā)病變分為兩個亞類:孤立多發(fā):包括多部位單發(fā)、單部位多發(fā)及多部位多發(fā)的孤立性病變,適合參照單發(fā)病變分次治療,逐步消除病變;彌散多發(fā):包括單部位多發(fā)及多部位多發(fā)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的彌散性病變,適合采用全身治療方法或參照單發(fā)病變分次治療,逐步消除病變。
?。?)明確瘢痕疙瘩治療的主要方法和輔助方法
在眾多的治療方法中如何選擇瘢痕疙瘩的治療方法?應當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根據各種治療方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操作風險、療效和并發(fā)癥方面考慮選擇,一是從瘢痕疙瘩具體的病情考慮。對于前者,應當區(qū)分出瘢痕疙瘩治療的主要方法和輔助方法,對于后者,應當根據瘢痕疙瘩的臨床分類選擇瘢痕疙瘩治療方法。瘢痕疙瘩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病變、瘢痕內藥物注射和放射治療為主要方法,通常采用是以手術切除病變?yōu)橹鞯木C合治療,效果較好。如術前放射治療-手術切除-切口邊緣注射糖皮質激素-壓力療法、手術切除-預防性放療-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等方法。手術方法應根據病變大小和周圍組織情況選用瘢痕疙瘩切除縫合術,瘢痕疙瘩切除局部皮瓣、擴張皮瓣或游離皮瓣轉移術或瘢痕疙瘩切除游離植皮術。單純采用瘢痕內注射長效腎上腺質激素為主的藥物及放射治療主要用于小面積、較薄的瘢痕疙瘩治療。放射治療多用于手術后瘢痕疙瘩復發(fā)的預防,現在也可以用于較薄的瘢痕疙瘩的治療。藥物口服、硅凝膠外用、激光治療、加壓療法等,通常作為瘢痕疙瘩手術、放射治療及瘢痕內藥物注射治療的輔助措施。
(4)如何應對瘢痕疙瘩的復發(fā)問題
預防瘢痕疙瘩復發(fā),早期治療瘢痕疙瘩復發(fā),是瘢痕疙瘩治療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因為無論采用何種方法,瘢痕疙瘩都可能復發(fā),有時甚至比原來的大,尤其是單純手術后復發(fā)率很高,如沒有特殊處理措施,應避免行單純手術治療,只有準備了預防瘢痕復發(fā)的措施,如術后即時或早期放射治療、應用5-氟尿嘧啶或絲裂霉素C等化學藥物浸泡沖洗切口等,才考慮手術治療。為此,應當做好與瘢痕疙瘩患者的溝通交流、加強隨訪,實行瘢痕疙瘩防治的動態(tài)綜合治療,方能獲得較好效果。
?。?)需要轉變的兩個傳統(tǒng)觀念
傳統(tǒng)上有兩個觀念。一個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醫(yī)學界不主張對瘢痕疙瘩進行手術治療。現在的認識是瘢痕疙瘩應當盡早給予手術治療。因為:①從瘢痕疙瘩的臨床特點看,瘢痕疙瘩呈持續(xù)性、浸潤性生長,病程長,沒有自行消退現象,越長越大,這個特點決定了瘢痕疙瘩應早期治療;②從瘢痕疙瘩臨床治療現狀來看,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治療瘢痕疙瘩,效果是確切的,只有手術治療能最大限度地縮小瘢痕面積,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③大量的事實證明,瘢痕疙瘩如不早期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方法進行治療,將失去最好的治療時機,痛苦將伴隨一生。一個是目前有不少醫(yī)生和患者或患者的家長擔心放射治療影響生長發(fā)育及具有潛在的致癌性而不愿意接受該治療方法,事實上這是個誤區(qū),是受腫瘤放射治療副作用的影響而產生的誤解,因為瘢痕疙瘩放射治療從射線種類、照射劑量和照射深度方面與腫瘤的放射治療有很大的差別,療效遠遠高于風險,因此要轉變觀念,接受放射療法防治瘢痕。